
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“领航计划”福建省2022年培训开班式现场 中国教育学会供图
中新网厦门8月7日电 (记者 门睿)为期10天的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“领航计划”福建省2022年培训正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进行。
本次培训由中国教育学会与福建省教育厅合作举办,包括市县教育局长能力提升培训、基础教育领军校(园)长培育、青年骨干教师(教坛新秀)高端研修和初中学科教研组长能力提升研修4个项目,有关专家及学员共1000余人参加。
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在开班仪式上表示,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,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,建设教育强国,是贯穿基础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。此次培训方案充分体现福建特点,彰显针对性实效性,体现了鲜明的需求导向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。
福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、厅长林和平表示,希望学员们珍惜培训机会,切实学出成效,提高能力水平,引领福建新课程改革实施,助力福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游森在专题报告中指出,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,深刻理解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,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阶段,扎实推进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。
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在专题报告中指出,要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历史新成就,融会贯通领会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要求。通过“严师”“强师”“尊师”“惠师”多措并举,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、建设教育强国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。
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“领航计划”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表示,本次培训通过集中培训、跟岗研修、跟踪指导等一体化设计,坚持问题导向、实践导向,环环相扣,形成了人才培育的闭环,将向全国推广,进一步发挥福建教育的引领辐射作用。
?来源:人民网
人民网北京8月30日电 (记者孙竞)今日上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,介绍《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有关情况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透露,正在编制“十四五”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规划。
“全国技能劳动者的总量达到了2亿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了5000万人,已成为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。”张莹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产业转型升级、技术进步的步伐将加快,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会提出更高要求。结构性的就业矛盾也会更加突出,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。
张莹表示,这次《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坚持问题导向,将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作为主要目标之一,提出了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牵引,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的相关要求。具体措施可以细化为“实施两项行动、聚焦三方面发力”。
记者了解到,两项行动,一是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将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支持企业开展职工的在岗培训,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培训,发展养老等生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专项培训,开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,力争实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7500万人次。二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。针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,建设一批技工院校,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,培养5万名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。同时,还将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。
聚焦三方面发力,一是聚焦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发力。指导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,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需要,大力开展订单培训、定向培训。强化校企合作,加快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培训。加快新职业的发布,动态修订完善国家职业标准,积极开展新产业、新技术、新业态培训。二是聚焦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供给发力。构建以公共实训基地、职业院校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的多元培训载体,发挥企业职业培训的主体作用和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优势,同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的相关行动。三是聚焦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发力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。
本文来自【人民网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?8月,
省总工会职工职业培训学校
将开展免费技能培训。
免费培训对象:下岗失业人员,进城务工人员,年度毕业大学生,退役军人,贫困家庭子女等在本市登记失业或登记灵活就业群体。
免费家政服务类培训即将开课,专业有:母婴护理、产妇催乳、小儿推拿、育婴师、保育员,培训结束后免费为学员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并推荐工作。
同时可以免费参加的专业还有:人力资源管理师、创办你的企业(SYB)、电工(双证)、老人陪护,家庭护理,家居保洁,康复护理,心理测量,早期教育指导,艾灸保健,养老护理,车工,美容师,中式面点师,中式烹调师等。
报名热线: 024-81174846
?
日前,中央农广校、中国农民体协共同组织发起了2020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宣介活动,经报名推荐、初评审核、复评审核和终审环节,闵行区农技中心组织撰写的“‘1+3’闵行农民田间学校农民职业培训案例”成功入选50个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,这也是上海市唯一入选的案例。
2019年,闵行区的
“四个标准化”高素质农民培育案例
也获选了当年的
全国100个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
回顾过往,闵行三农教育培训在“十三五”期间完成了培训组织体系构建,始终将“三位一体”和分段式教育培训贯穿其中,灵活运用。2020年,闵行区共计培育84位新型职业农民,组织或协同举办各类单项技能培训30期,培训1712人次;开展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,培训241人,超额完成市下达的2020年各项教育培训任务。




1. 坚持问题导向,认真调研需求
区农技中心根据年初各镇上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,先后对7个街镇的60位农业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需求调研,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现状,分级分类分专业,细化培训任务。


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信息员班
2. 明确责任分工,确保顺利实施
通过责任界定,做到分工责任明确、目标明确、任务明确、措施明确,同时,加强联络员制度,指定培训专管员,合力做好本区培训工作。

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

发掘会“讲故事”的农民
3. 积极应对疫情,保质保量完成
为积极应对疫情,不误农时培训,闵行区成功实现农民教育培训的线上直播模式,学员通过手机扫码,即可在线上课。2020年,共计开展各类直播课程16次,折合64学时。

组织线上培训
如今,闵行已累计认定624名新型职业农民,年龄不断年轻化,学历不断优化。真正建立起一支热爱闵行土地、懂得专业知识、善于规范经营,且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高素质农民队伍。坚持考勤制、班主任带队负责制、信息资料归档制、专款专用制等“四个培训制度”的落实,分类、分班制订教学计划,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日常管理工作。利用科学的培训评价体系,通过对知识层、师资层及班级管理层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评价,实时检验培训成效,动态调整后续工作。

学历教育
今后,闵行区三农教育培训将继续聚焦闵行乡村振兴发展实际情况,在电商、直播、营销等方面,加大师资建设,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与需要的培训体系,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!

0 评论